
你有沒有害怕過與人打交道?有沒有見到熟人迎面而來,內心交戰好幾次:要不要打招呼,還是裝著沒看見?你有沒有見到同學或同事在一起聊天,卻不知道該怎樣參與?
你是否十分在意他人的看法,一覺得對方有點不高興,馬上舌頭打結?你是否總覺得自己說的話不合適、不夠吸引人?
於是你暗下決心:盡量不和人說話,躲得越遠越好。於是越來越孤僻,還被人說是「高冷」。其實,你一點也不高傲,一點也不冷漠,只是欠缺一點自信而已。
如果你符合其中一項或者幾項,沒關係,接下來的文章,可能有助於改變你的人際交往狀況,讓你在人際交往中變得自信、靈活自如。
提升人際關係第一步:善用身體語言

小初第一眼看到大林,就覺得大林是一個可以交往的朋友:文質彬彬、衣著整潔、動作優雅、面容和善、眼神柔和而堅定。另一位同事阿葉給小初的印象卻截然相反:面部僵硬、眼神冷漠、衣著不整,讓人只想離他遠遠的。
第一印象常常決定了人際交往有沒有可能繼續下去,因此,第一次與人見面時,試著通過身體語言,如:面部表情、眼神、肢體接觸、手勢、空間距離等因素,來提升第一印象吧!
微笑是最好的名片
研究表明,當我們露出微笑,會感到快樂;同樣地,第一次與人見面時微笑以待,能令對方感覺到自己被接納,也會因此變得更放鬆,更容易產生交流的意願。當然,我們的眼神也要同步微笑,帶著一點樂觀與真誠。
眼神柔和誠懇
眼神柔和、誠懇,有助於消除緊張感,令人感到放鬆和安心。如果覺得一直盯著對方的眼睛會不自在,可以將目光禮貌地停留在對方眼睛到鼻子的倒三角區域,以示尊重。
站如松 坐如鐘
優美的坐姿和站姿,能體現出女性的端莊與優雅、男性的挺拔與大方,讓人感受到良好的教養、充足的信心和積極的正能量。
站著的時候要讓身體保持直立,盡量不倚靠任何物體或佝僂著脊背,以表現出自信的姿態;坐著的時候,也使軀幹保持挺直,兩肩水平不歪斜,兩腿併攏,小腿與地面垂直或略向前伸,舒適自然;行走的時候,要抬頭挺胸,腳步放輕,姿態平穩,給人一種自信、平靜又有活力的感覺。
恰到好處地握手
握手時,通常是手掌相握,力度適中,如果太輕會顯得沒有誠意,太重則顯得粗魯;握手的時間長度也需講究,不能緊握不放,也不宜一觸即收。兩手交握後,稍稍停留即可,伴著誠懇的目光,體現出真摯的態度。
適當的空間距離
美國人類學家愛德華.霍爾(Edward T. Hall)博士研究發現,人與人之間有一個安全距離,不同文化背景下,這個距離的大小也不同。通常,兩個人伸直手可以互相碰觸到的距離,是安全的禮儀距離。在不熟的情況下,盡量不要試圖縮短這個距離。
整潔得體的儀容
乾淨俐落的裝扮,會讓人看著很舒服,在第一時間博得他人的好感。平時勤剪指甲,保持服裝乾淨整潔;出門時,隨身攜帶面紙、溼紙巾等清潔用品,及時拭去臉上的油光與汗水,擦去鞋、包上的灰塵等。
提升人際關係第二步:學會溝通
如何學會溝通?溝通中有沒有一些法則可以遵循? 夫妻間、親子間、同事間、上下級之間……,為什麼在不同的人際關係裡,經常出現種種誤會和不愉快?
人與人之間應該如何溝通?溝通的過程中又該如何面對指責與讚美?如果您想增進溝通技巧、學會更多溝通藝術,請聽聽金菩提宗師怎麼說。
提升人際關係第三步:會讚美,生活才更美!

金菩提宗師說:「一次微笑一條路,一句讚美能開山。」讚美若能做得恰到好處、直達人心,將會產生不可思議的力量。如何做到這一點呢?
讚美要「有料」
稱讚和感謝對方時,能對具體的事實予以肯定,言語不空泛、不含糊,可以讓對方感受到讚美者的真誠,使其由心底裡生出喜悅。
例如,當孩子主動幫媽媽把廚房清理乾淨時,媽媽可以採取以下方式來誇獎孩子:
1、描述自己所看到的:「我注意到你很用心地擦流理台上的油漬。」
2、說出自己的感受:「我覺得要把流理台擦乾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而你做到了!」
3、簡明扼要地說出他的優點:「你真是一個既勤勞又體貼媽媽的孩子。」
又如,當你覺得一名理髮師很棒,於是讚美他:「你真是一個了不起的理髮師!」他心裡可能清楚,還有很多人比他優秀,因此很難從你的稱讚中感受到他的特別之處。但是如果你告訴他:「因為有你在,我幾乎每次理髮都到這裡來。」就會讓對方聽著十分舒服、開心了。
把亮點聚焦在對方身上
試著比較一下「你的毛衣真好看」和「這件毛衣穿在你身上真好看」,哪句更動聽?顯然,後者更能打動人心,因為讚美的焦點聚集在對方身上,而不是對方所擁有的物品上。如此一來,對方會感受到你對他的關注和在乎,這種被欣賞和被重視的感覺,會很容易觸動對方的內心。
及時的讚美最動人
通常一個人在完成某項事情後,會希望盡快得到工作成果的反饋。這時,如果這件事情做得還不錯,就要及時地表達讚美。因為一番讚美,能給人帶來愉快的情緒體驗,給人鼓勵和信心,可以激發其繼續努力的積極性。這比事過境遷之後再讚美來得更有力量。
間接表達你的讚美
有時候,讚美不一定要當面進行,也可以嘗試向對方親近的人表達。如果對方從第三方口中聽到你對他的稱讚,他聽起來會格外受用,也比直接從你口中聽到更多了一份驚喜,同時更能感受到這份讚美的真心實意。
適度的讚美更顯真誠
讚美過度或脫離了事實,就會變成虛假的奉承,不但達不到讚美的目的,還會使人感覺不舒服。例如,男生誇女生時,極盡溢美之詞,可能一開始會博得女生的歡心,但長此以往,便容易落得油嘴滑舌的印象。因此,讚美除了要發自內心外,還要適度、得體。
現在,送出你的讚美吧!
每個人都有值得稱讚的閃光點,如果想要快速找到別人身上這一點,可以嘗試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:
1、如果生活裡沒有他,我會失去什麼?
2、他做的一些事情,是不是幫了我的忙?
3、他身上有哪些特質,是我應該學習的?
4、在我需要時,他曾給予我哪些幫助?
此刻,請閉上雙眼,靜心回想那些與你有過或正在發生交集的人們,感恩他們的存在,讓你的人生更豐富、更有意義。然後,睜開眼睛,去欣賞他們的美好,並把種種美好化作感恩與讚美的言語,付諸行動吧!
溫馨提示
當有人對你說:「哇,你今天的氣色真好!」、「你今天的穿搭好美哦!」等讚美時,你會做何回應?
很多人雖然心裡喜孜孜的,嘴上卻不好意思地說:「哪裡!」、「沒有啦!」其實,這樣回應很可能會讓對方感到尷尬,猶如其眼光和品味受到了否定一般。
與其這樣,不如欣喜地接受,並大方地說一聲:「謝謝!」若能再把讚美轉到對方身上,說一句:「謝謝,真高興你有注意到。」就更高明了。
提升人際關係第四步:有「禮」走遍天下

如果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一扇門,禮儀就是潤滑劑,它能使人際關係更加和諧、友好。
禮儀的核心是什麼呢?孔子說:「人而不仁,如禮何?」沒有發自內心的真誠,禮儀就只是表面功夫,難以達到社交的目的。所以,無論各種文化中的禮儀如何不同,出發點都是互相尊重、友好相處。
公共場合,別刺激感官
視覺:公共場合中,我們應衣著整潔,不給人以邋遢的感覺;服裝要符合當下社會規則及場合的需要,比如有些場合不宜穿拖鞋、睡衣、超短裙等;有些場合則不宜穿正式服裝。
嗅覺:在公共場合,需避免因太有「味道」而使身邊的人望而卻步。例如,有口臭的人可以在與人見面前刷牙或吃口香糖、有狐臭的人可適當使用止汗劑或去味劑。如果喜歡噴香水,也要注意噴灑的量,否則太刺激的香味也會使人「敬而遠之」。此外,在辦公室、電影院、教室等公共場合內,盡量不要吃味道太強烈的食品,如榴槤、臭豆腐等。
聽覺:在安靜的環境裡,不宜大聲說話或講電話。戴著耳機聽歌時,不要跟著耳機裡的音樂忘情歌唱。此外,吃飯的時候也不宜大聲說話,或在咀嚼、喝湯時發出很大的聲音,以免給人留下粗魯、無知的印象。
辦公室相處,養眼也養心
與同事、上下級相處時,彼此尊重是最關鍵的原則,尤其是在細節上要用心。
1 辦公空間宜養眼
將辦公桌上的文件和物品擺放整齊,還可以擺放一兩個小盆栽,帶來大自然的生命氣息,又可以給人留下高效、簡潔的印象,有利於同事之間的良好關係。另外,為凸顯工作氣息,最好不要將過多的私人生活用品置於辦公桌上。
2 私人空間宜尊重
在辦公室,不亂翻同事的辦公桌、不翻看同事的筆記、不偷聽同事打電話,是最基本的禮儀。上班期間,最好將手機調成靜音或震動模式。
3 同事相處宜養心
養心是指遇事不斤斤計較,培養一顆「大」心,保持愉快的心情。在職場中,要虛心向同事學習,尊重他人的生活習慣和處世方式,不談論其他同事的私事。
家人相處,距離產生美
處理家庭關係,也要「講禮」。家人相處最根本的禮儀,是把親密關係拉遠到一定距離,這樣就會使用禮貌、溫暖的話語互相溝通。
試著將對家人的要求從「給我把書拿過來。」變成「請幫我把書拿過來,好嗎?」試著不要對媽媽說「妳又沒有關緊水龍頭!」而是自己動手關緊。加班前打電話回家告知時,不要只簡短地說「今晚不回來吃飯。」試試說「今晚不能回來吃飯,你自己要注意按時吃,吃完記得要散步哦!」
提升人際關係第五步:饋贈禮物,適時又用心
禮物能表達感激、祝福之情,是人際交往中增進情感的美妙載體。不過禮物需贈送得當,才能起到預想的作用。
1 符合文化需求
送禮忌踩到文化地雷,而要根據接收者的文化背景謹慎考量。比如,不要送給中國人「鐘」作為生日禮物,因為其諧音為「送終」,顯得不吉利;也不要送「傘」,因為意味著「分散」。
不要送偶數的鮮花給俄羅斯人,因為那是送給過世者的數目。而對法國人,不要送仙鶴圖案的禮物,因為對他們而言,仙鶴是愚蠢的標誌。至於英國人,切記不要送百合花,因為這意味著死亡。而對日本人呢?別送梳子,因為梳子的日語發音與死相近。
2送禮宜適時
生日禮物、結婚禮物,當天送是最適時的,除非當天實在有事不能及時送到。尤其是對中國的老人來說,生日不能提前過,只能推遲過,因為晚幾天過意味著延壽;相反地,對台灣人而言,生日只能提前過,不能延後過,文化習俗各不相同,總之當天送達準沒錯。
3 禮物宜用心
送禮最重要的是符合彼此關係的親密程度。送給點頭之交的禮物,不需要太昂貴,送一些平價的禮物就好,否則可能會適得其反,使之誤會贈送者另有企圖。
送禮給朋友、老師時,也許一本書、一個小盆栽、一張同學們的合影、一張感恩的卡片,或其他充滿文藝氣息、充滿懷念之情的小物品,就能充分表達心意,令對方獲得滿滿的開心和感動。
送給老人的禮物,要符合老人的具體需要,不要盲目選擇貴重的補品。有時候,用心選擇的一把小梳子、一支抗過敏牙膏,都可能是讓老人歡喜的禮物。
更多提升人際關係的方法:
無論是人際交往,還是尋找人生伴侶,人們都希望對方是一個善良的好人。然而「物以類聚,人以群分」,能吸引來什麼樣的人,其實取決於自身擁有什麼樣的磁場。
如何改善自己的磁場?念佛能提升個人魅力嗎?如何吸引到一個好的人生伴侶? 請聽聽金菩提宗師提供的「吸引力小秘訣」。
本以為走出校園就能擺脫考試的壓力,誰知道人生竟是一個更大的考場。俗話說「人生處處是考場,人生事事是考題」,學生時期的考試只影響成績,而人生的考試卻影響著自己未來的命運。
那麼,命運考卷考什麼?如何才能在命運考卷上取得高分? 影片中,一個小伙子如何僅憑一次考試就扭轉了自己的命運?想了解他的考題和答案嗎?歡迎來一探究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