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時候,我出去坐在公園的草坪上,就會有弟子過來說:「師父,給您墊個墊子,地上髒。」

我說:「這麼乾淨的草,怎麼會髒呢?」

「不行,不行,就是髒。」

到了沙灘,又說:「師父,給您拿個墊子,沙子很髒。」

我說:「沙子上有什麼呢?怎麼就髒了?」

「反正就是髒。」

其實,人類自然的反應是,當疲勞之後,喜歡到有土、沙子或有水的自然環境中坐下來。如果你想坐的話,這可能是因為你的身體需要其中的養分了。

微量元素 因緣組合

世界上的物質是很複雜的,在2500年前,釋迦牟尼佛說這個世界其實是由若干種微量元素組成的。這些微量元素比微生物、細菌還要小很多很多倍,我們的眼睛都看不到它。這些元素在不同的因緣組合之下組成不同的人、不同的物體。不同的蔬菜、不同的糧食、不同的物種所吸收的微量元素有所不同,比如硬殼的核桃吸收的能量和葡萄是不一樣的。按照自然的反應來說,如果你現在想吃某種食物,可能是需要這種食物中的某種元素了。

在高級的車當中,駕駛座前邊的儀表盤上會有汽車故障顯示系統,當某一個電路、某一個燈壞了,會有顯示。機器可以完成的部分,生物體本身也是有的,比如人的大腦就像一個大工廠中的電腦主機,可以自動檢測身體的感覺,當我們有某個需求的時候,比如想吃黃瓜,人體檢測系統和供需系統裡,最快速的電子訊號會反應,告訴你需要吃些黃瓜;餓了時,通常是胃部的神經傳到大腦,甚至根本沒有通過胃,大腦就知道了;在乾燥的地區需要清涼一點、滋潤一點的食物,在含水量高的地方,喜歡吃烤的食物,到了夏天會喜歡清涼、涼爽的衣服等等。當我們自然地選擇了某種食物或某一款式、顏色、材質的衣服時,就意味著自身是有這樣的需求的。細細地分析人體的這些感知能力、綜合能力,會發現人體系統是非常完美的,很不可思議。

親近自然 身心健康

有一位科學家發現,非洲一個大草原的保護區內,全是天然的動物。那裡的火山兩三年冒一次煙,每次冒出的煙都很濃、很熱,像肥料一樣飄落在草原上,就將草燒掉了。重新生長出來的草,由於含有火山灰的微量元素,很有營養,附近的牛羊全都會湧過來吃。這是牛羊的一種自然感應,牠們吃了這些草之後,便長得更茁壯、更健康。

我們還會發現,馬、牛、驢等乾體力活兒的動物在累了之後,會在地上來回翻滾,抖抖身上的毛,有的還要叫兩聲,這樣做可以起到解乏、休息和「充電」的作用。牠們在打滾的時候,將脊背貼近大地,在來回翻轉的過程中,脊椎處被拉開了,肌肉也就放鬆了,甚至連皮膚都輕鬆了;牠們「充電」不是隔空的,是真的在地上滾動「充電」,接收著大地中土壤、沙子、水分的能量。

動物的打滾,就像我們上一天班覺得很辛苦,回到家洗個熱水澡後,會覺得很輕鬆一樣,原來的那種煩躁的感覺馬上就沒有了;而我們喝水、吃飯都是在「充電」。所以我們開始產生新的思考和理解:草能不能變成能量?食物能不能變成能量?木頭能不能?石頭呢?

這些物質都是可以變成能量的。因此我們人類也要回到自然界,不管是孩子還是大人,去自然的環境裡摸摸泥土,在泥巴坑裡洗個澡,互相拿些泥巴在臉上塗一塗,在地上做做遊戲,有意識地去接觸土壤、接觸自然──去踩沙子,是為了和沙子接觸;去踏海水,是為了吸收海水的能量。即便我們的衣服上、手上沾了土,也並不髒,因為那正是回歸自然,去接觸自然的營養,是特別健康的行為。

在這方面,小孩子是很有靈性的。他們在地上滾來滾去地玩,其實是在排病,是獲得健康的一種自然反應。大自然中的土、泥巴其實含有人體不可或缺的元素,玩泥巴的過程中,可以吸收大自然的營養成分,增加身體的抵抗力,有利於人們的健康和成長。古代的人都會讓兒童去玩泥巴,我們小時候也玩,而成年後,常常因為考慮到身分和尊嚴等因素,把自己緊緊地包裹起來,無論沾到了什麼都要立即洗掉,不去接觸自然界的任何物質,這樣身體就沒有相應的抗體,反而容易變成過敏體質。

世界萬物 互生互變

世間的東西都不是絕對獨立存在的,相互之間都有著一定的聯繫。有一個影片當中,介紹了一種羽毛很美的鳥,這些鳥兒會飛到大山的懸崖斷壁上,去那裡吃東西,可是懸崖斷壁上沒有植物,只有礦物質。於是科學家追蹤後發現,這種鳥補充磷、鈣、鉀等礦物質,就有了力量,而且會變得很漂亮。當鳥的羽毛非常豔麗,就代表著牠生命力旺盛,十分健康;而當牠的體力不夠,飛不了這麼高,不能補充這些礦物質的時候,鳥的羽毛很快就會褪色,變成灰色的。

我認識一個醫生在家裡養了5隻雞,他將家裡的地掃得乾乾淨淨,只餵給雞糧食吃,餵了3個月後,那些雞全部死了。就是因為地上太乾淨了,連點兒土都沒有,那些雞特別著急,都憋得差點說人話了:「我需要土,我需要沙子,我需要礦物質,你是怎麼學醫的?」但因為這醫生不是獸醫,他不知道雞需要什麼。其實,雞需要沙子,因為雞生的蛋、蛋殼兒不是從雞身上的肉生出來的,而是牠所吃的礦物質變成的。

自然界的物質與非物質之間可以相互轉化,太陽光可以轉化成地上的電能,空氣中的水和氣可以相互轉化,而人們精神上的壓力與肉體上的疾病之間,也是可以相互轉化的。希望大家回歸於自然,對健康、對精神以及道都有所認識。禪修的方法在幫助人們獲得健康時,也是在使用佛陀傳達給我們的概念──色不異空,空不異色。物質可以轉化為氣體,氣體也可以轉化為物質,積極的情緒可以轉化成正面的能量等等。空中妙有,事無常態,人無永恆,一切都是互生互變的。

人體的疾病也是這樣,很多人生了一場氣之後便開始長腫瘤,是生的「氣」變成了「小氣球」。而當我們多了很多喜悅,這個氣球就可能變癟了,再給予適當的能量加持之後呢?身心放鬆了之後呢?如果把得病的因給去除掉之後呢?比如完全地原諒某個人了,一點兒都不生氣了,可能連最後一點點疾病的影子都會消失掉。

禪修,便是通過這種清靜自在的狀態,讓我們獲得身心的健康。通常禪修的人會更有智慧、更聰明、更開心。它是跨越我們正常思考的物質、非物質的概念,在實有和虛空當中互生互變。我們的先輩祖師將這個方法傳給我們了,我們就應該去應用它,去創造更加健康、快樂、幸福的人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