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常有人有這樣的疑惑:「有些人長相並不完美,卻富貴好命,這是為什麼呢?」

其實,真正的「相」是由人的形體外貌、精神氣色、情態舉止等方面共同構成的。相學注重觀察人的外貌,更注重觀察人的精神和氣色,這與中國傳統醫學裡的診病方法──「望、聞、問、切」中的「望」不謀而合。本文將帶您走進古老的相學智慧,為您揭開精神氣質裡的命運玄機。

神、氣、色是什麼?

初識一個人,讓我們印象深刻的不一定是他(她)的外貌,更多的是其展現的精神面貌。我們常說一個人看起來很有精神,這裡的「精神」既指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,也指氣色好。

中國清代名臣曾國藩在相學典籍《冰鑒》一書裡講:「人以氣為主,於內為精神,於外為氣色。」人體的能量由五臟六腑*的氣血盛衰決定,臟腑氣血充足,「神」就健旺;氣血虛,「神」則衰弱。「氣」是「神」流露出來的精神氣質,它能通過人的眼神、表情、語言、動作、呼吸、皮膚狀態等方面表現出來。「色」是「氣」的外在表現,觀氣色最直觀的方法是看面色,而面色會隨著身體氣血盛衰的變化而變化,因此時常不同。[1]人的精神狀態和氣色變化是同步的,有什麼樣的精神狀態,就有什麼樣的氣色。

*五臟: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腎;

六腑:胃、膽、三焦、膀胱、大腸、小腸

「神有餘」,貴人之相

相較於外在的「形」,相學觀人更看重內在的「神」。有些人面相五官長得並不完美,在生活、事業上卻能顯貴發達,是因為其非凡的精神氣質彌補了外形上的不足。在相學上,這種精神氣質非凡的「相」被稱為「神有餘」。「神有餘」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呢?

1. 眼神明亮堅定

看「神」,著重於看眼睛,有神采的人,眼眸清澈明亮、黑白分明,看事物時眼神不游移,目光專注且神不外露;他們處事寵辱不驚,縱然發生大悲大喜之事,眼神也是平和淡定的。[2]

2. 不貪睡、少夢

睡意少、不多夢也是神有餘之人的特徵。中國古代相學名著《麻衣神相》一書中講道:「人會產生夢境是因為神在心中游動,神所游動的範圍即是五臟六腑的範圍,當人元神不清時就會做夢,元神安定時就不會做夢。」[3]

3. 言語平和有力

氣血旺盛的人說話時氣息平和,聲音既堅定有力又不失圓潤,聽起來很舒服。相反,神氣不足的人說話時氣息不調和,條理常常不夠清晰,無法準確地表達出內心所想。

4. 氣色紅潤,舉止大方

「神有餘」之人皮膚通常健康紅潤,臉上彷彿泛著光一般。這樣的人身體能量充足,精力旺盛,對待生活積極樂觀,不怕困難和打擊。在待人處事方面,通常不急不躁,神色安寧,行為舉止瀟灑大方,這樣的特質很容易獲得好人緣和好運氣,達成人生理想。

「神不足」的健康提示

中醫認為,人的精神不足,預示著身體缺乏能量,往往容易產生健康問題。中醫養生理論把構成人體生命活動的能量分為兩部分,一部分源於先天遺傳,這是人體生長發育的基礎;另一部分源於後天飲食,由臟腑吸收、轉化而成。無論缺乏哪種能量,都會影響身體健康。

中醫望診與看面相一樣,重在觀察人的精神和氣色,根據病人的氣色,判斷臟腑氣血的強弱。比如,面色晦暗無光、表情淡漠、動作遲緩的人,可能是肝腎氣血有虧損;呼吸不順暢的人,多為肺脾功能弱;[4]面色蒼白的人多源於貧血等。中國歷史上有一個著名的中醫望診的故事:戰國時期有位神醫叫扁鵲,他曾3次見齊桓公,並3次提醒齊桓公身體有疾,需盡快醫治,但齊桓公卻因為身體沒有任何不適而不願相信,等到感覺身體疼痛時,已經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期,無法醫治了。

相較於中醫通過精神氣色來推斷人的身體健康與否,相學則通過人的精神氣色來推斷命運好壞,二者雖然側重點不同,依據的道理卻有異曲同工之妙。古人言:「進門休問榮辱事,氣色一觀便得知。」中國晚清時期的名臣曾國藩也曾說過:「功名看氣概,富貴看精神。」氣色能顯示出人在某一時期的運勢,氣色不好的人,代表精神不足,通常運程也欠佳;氣色好,無論生活還是工作都精神充足,運勢自然呈上升趨勢。

養足精神,成就精彩人生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健康的身體、美麗的容顏、好運相伴的人生,離不開飽滿的精神狀態。怎樣才能擁有好的精神面貌呢?

1. 良好的生活習慣

• 早睡早起:長期熬夜容易使人腎陰虧損、精神不振。相比於習慣熬夜的人,睡眠充足的人常常精力充沛,並且有著很好的記憶力和免疫力。

• 飲食宜清淡:少油、少糖、少鹽的飲食習慣能夠使新陳代謝更加順暢,使人精神旺盛。

• 多運動:每天抽出20分鐘慢跑、打球、做養生操等,會讓人覺得身心舒爽。

2. 經常禪修

禪修能令人沉靜、平和,是提升精神氣質的有效方法。菩提禪修教授的禪修方法不僅動作溫和,還能快速補充身體能量,對促進身心健康、開發智力、修身養性等十分有益。對年輕人來說,經常禪修能增加定力與智慧,使人變得沉穩,有助於學業、事業的成功。

3. 培養慈悲心

想要生命時時充滿正能量,培養慈悲心尤為重要。如果一個人的內心慈悲柔軟,其身體的氣血一定是通暢的。金菩提宗師曾說:「慈悲心會引發很多美好善良的行為,當一個人因慈悲而幫助他人時,會由內而外產生一種愉悅感、幸福感,就像體內在分泌一種『健康快樂』的能量。這種慈悲的能量使人內心平和、溫暖,也給人帶來無限的智慧、魅力以及創造力。」

結語

美好的德行是人的精神氣質裡最高貴的部分。相人不如相心,相心不如相其行為。[5]要想展現好的精神面貌,擁有好運氣,就要學會慈悲寬容,樂善好施,時時幫助他人。一份慈悲的善行能溫暖他人,亦能成就自己。當生命充滿慈悲的能量,便猶如陽光灑進了人生,不僅會使人生變得精彩,還會將這份美好的功德綿延下去,造福子孫後代。

參考資料:

[1]相學中氣色是如何看出來的?

[2][3][5]麻衣道者著,《麻衣神相》,世界知識出版社,2010年2月第一版,第157-158頁、第43頁、第366頁。

[4]孫理君編著,《中醫方法全書》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,第139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