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節,又稱為農曆新年,是華人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之一。從春節意義到古老的春節傳統習俗,再到那些流傳至今的過年習俗故事和春節禁忌,每一個細節都蘊含著深厚的傳統文化和人們對天地神明的敬畏。本文將帶你了解豐富的春節習俗,探索其中寓意,認識這個重要而神秘的傳統節日。

春節意義是什麼?

春節,作為一個傳統而又充滿活力的節日,不只象徵著新一年的開始,更承載著家庭團聚、祈福祭祖等豐富的文化傳統和深厚的歷史底蘊,也寄託著人們對新一年的美好祈願。

隨著全球化的發展,雖然身處各地都能感受到節日的氣氛,但對於華人來說,春節意義已經不僅僅是一個節日,更是一種對家或家族的歸屬感,是在繁忙奔波的生活中,能夠暫時放緩腳步與家人團聚,表達感恩與祝福的溫馨時刻。為了這個特殊的時刻,正所謂「有錢沒錢,回家過年」,無論人們身在何處,都會盡力趕回家中,享受親情的溫暖,與親朋好友暢談人生,憧憬未來,告別舊歲,共同迎接新一年的到來。

春節傳統習俗有哪些?了解傳統習俗背後的吉祥寓意

春節是華人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,有人說「進入臘月便是年」,也有人說「過了臘八就是年」。其實真正拉開新年大幕的應是臘月二十三的小年,從這天開始,家家戶戶都進入忙碌的春節籌備階段;正月初一至初五則是春節最熱鬧、最喜慶的慶祝高潮;而春節的圓滿收官時間,通常是在正月十五的元宵節,待吃過圓圓滿滿的元宵之後才算圓滿。以下介紹春節期間幾個重要日子的傳統習俗。

● 二十三,糖瓜粘

臘月二十三,在中國北方俗稱小年,這天最重要的傳統習俗就是祭拜灶神。傳說,每一家中都有灶神,祂在觀察和記錄著每一家人的善惡行為,並在臘月二十三上天向玉皇大帝匯報,玉皇大帝則根據灶神的匯報賜予這一家人應得的吉凶禍福。因此,民間非常重視祭拜灶神。那麼如何祭拜和恭送灶神才能請灶神多為自家美言幾句,「上天言好事,下界降吉祥」呢?灶神與糖之間又有著怎樣的關係?歡迎聽聽金菩提宗師的詳細講解。

● 二十四,掃房子

臘月二十四是掃塵日。為了避免觸犯神明,民間選在將神明送走之後的這天,對住房進行一次徹底的大掃除,讓家園裡里外外煥然一新、一塵不染,意味著辭舊迎新,把不詳的霉運、晦氣徹底掃出去。然而,如果家中有供佛供神,切記有一樣東西不可以清理。金菩提宗師說,香爐中的香灰代表這家的功德福德,因此不可以扔掉,要將香灰裝進袋子裡收藏起來。在藏傳佛教中,香灰可以用來做結界,例如對香灰持咒加持,再將其撒在房子外面的四個角落,一切邪氣便不敢靠近。

● 二十八把麵發,二十九蒸饅頭

這兩天主要是準備很多主食,烹飪方式以蒸為主,寓意蒸蒸日上。例如蒸饅頭、蒸包子、蒸發糕等等,既可用於上供祭祖,也可供新年期間親人團聚時共同享用,因舊俗認為初一到初五不能動火蒸食物之故。此外,「發」麵食物也象徵著發財、發達等諸多吉祥美好的寓意。

● 除夕:祭祖、守歲、迎新春

除夕,通常又稱為大年三十,若逢只有29天時,則臘月二十九即為除夕。總之,除夕就是臘月的最後一天,有告別舊歲、除舊佈新的意思。

民間通常會在這一天的清晨,將紅色的春聯、福字、門神等貼起來,寓意平安吉祥,祈福新的一年好運連連。金菩提宗師每年都會推出親筆書寫的春聯、福字,以及菩提禪修設計的門神給大眾結緣,希望為大眾帶去吉祥的護佑。若想了解門神由來,以及門神鎮鬼的故事,歡迎收聽金菩提宗師的介紹。

在全家團圓歡慶新春的時候,自然不能忘記祖先。中國北方的習俗是在除夕的下午到祖先墓前祭祀,並邀請祖先回家過年;如果家在異地,也可以進行遙祭。關於祭祖與遙祭的方式和注意事項,可參考金菩提宗師的建議。

在除夕夜晚,放鞭炮、包餃子、吃年夜飯、一起守歲迎新春,可謂一家人最溫馨快樂的時光。美麗的煙花不僅為春節增添了喜慶和歡樂氛圍,清脆的爆破聲還可以驅逐邪氣以及舊歲的不順和障礙,寓意迎接新一年的平安和吉祥。也有人會在除夕守歲當晚就換上新衣服來迎接新年,新衣服通常以紅色調為主,因紅色具有祈福、驅邪之意,尤其本命年或犯太歲者,春節一定穿紅色。關於紅色的意義,金菩提宗師在春節直播中有特別的講解,歡迎收聽。迎請金菩提宗師設計的「龍抬頭」紅色T恤,在龍年穿上,可得龍天護法加持護佑,辟邪、化煞、保平安。

● 初一至初五,遵照習俗得彩頭

正月初一是新年第一天,適宜早早起床,用吉祥的問候開啟新一年的好彩頭。在自家裡,自然是晚輩給長輩拜年,長輩給晚輩壓歲錢,寓意壓邪祟,保孩子平安。還要多出門走走,向親友鄰居們拜年,彼此送上真誠的祝福,俗稱「走春」。

初二俗稱「迎婿日」,出嫁的女兒要和女婿一起回娘家拜年、吃午餐,並在晚餐前回到自己家中,因為正月有「不空房」的習俗。

初三俗稱「赤狗日」,據說口舌官司之神下降人間,所以不宜外出拜年;初三還有「早上睡到飽,晚上提早睡」的習俗,所以這天適宜居家休息。

初四是諸神重回人間的日子,也稱「接神日」。民間有「送神早,接神晚」的習俗,因此人們通常在臘月二十三的一大早將諸神送回天上,再在大年初四的下午將灶神、財神等恭迎家中。

初五俗稱「破五」,要燃放鞭炮,並打開門窗,寓意解除在此之前的一些春節禁忌。初五也是商人開工、店鋪開業的日子,提前一天把財神接回來,也意味著新的一年生意興隆、財運興旺。

過年習俗故事:春節為什麼貼春聯、放鞭炮?

傳說,古時候有一個名叫「年」的怪獸,長著獅子的頭和鮫魚的身體,全身覆蓋鱗片,生性極其兇猛。它平時藏在深山中,只在每年除夕夜出來覓食,破壞莊稼、吞食牲畜,甚至攻擊村民,給村莊帶來巨大的災難。村民過著提心吊膽的生活,每到年底就心生恐懼。

終於有一年,村民們決定聚在一起,商量對抗年獸的計策。這時突然出現一位智慧的老人,向村民們揭示了年獸的3個弱點:怕紅色、怕光明、怕巨大的聲響。於是,當年的除夕夜,家家戶戶門窗緊閉,門窗上都貼著紅紙,房子周圍點著火把,村民們還不停地敲打鼓鑼。當年獸來到村莊時,被這突如其來的光明和巨響嚇得掉頭逃跑,從此不敢再來侵犯。

因此每年的除夕夜,人們都會張貼紅色的春聯、掛紅燈籠、燃放鞭炮爆竹,一方面為了紀念古人成功擊退年獸的智慧和勇氣,同時也希望以此方式趨吉避凶、迎接吉祥平安的一年。此後,這些習俗逐漸演變成今天春節不可或缺的文化元素。

延伸閱讀:過年習俗故事——門神的由來

春節禁忌:避免不吉利的語言和行為

春節期間,除了傳統活動的慶祝之外,通常還要避開一些春節禁忌,以確保新的一年能夠獲得吉祥好運。主要的春節禁忌如下:

  • 正月初一至初四避免掃地、丟垃圾,以免好運和財富流失。
  • 正月不理髮,民間認為「正月理髮死舅舅」,無論真假,畢竟寓意太過凶險,盡量避開為好。
  • 避免說不吉利的話、哭泣、與人發生口角和衝突等一切負面的言行。
  • 避免空手訪友。在走訪親友拜年時,最好攜帶禮物或紅包,以示尊重和祝福。
  • 忌諱藥物,尤其大年三十晚上和初一盡量避免服用藥物。
  • 避免打碎家具。若不小心打碎,要趕快用吉祥話彌補,例如:歲歲平安。

關於春節禁忌的細節和其中的道理,歡迎收聽金菩提宗師的講解

菩提禪修 | 春節懂規矩,一年行好運

春節是一個歷史悠久、傳統內容豐富的節日。但是隨著社會發展、文化的快速更新,人們慶祝春節的方式變得豐富多樣,而傳統習俗似乎越來越不受到重視。其實,傳統習俗不僅僅是歷史的記憶,它們還連接著過去與未來,結合著有形與無形的能量,是一代代人對於如何趨吉避凶所積累下來的寶貴經驗,也是祖輩人的智慧結晶。

因此,在春節這樣重大的節日中,金菩提宗師特別提醒大家盡量遵循傳統習俗,尤其要避開春節禁忌的行為,不要以身試法,以免給自己和親人招來災難性的後果。相反,如果懂得尊重這些規矩,恭敬天地神明,敬愛祖先父母,時時心懷感恩,行善積德,自然能得到神佛和祖先的護佑,家族興旺,富貴吉祥,來年運勢也會扶摇直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