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下沒有不愛子女的父母。由於父母大都懷抱「望子成龍、望女成鳳」之心,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,雙方的想法和觀念難免會有摩擦,也就容易產生衝突和不愉快。其實只要找到問題的症結,用理解、包容以及關愛擁抱對方,親子之間的問題自然會迎刃而解。

你期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

身為父母的你,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?

有個學員曾經跟我說,她希望孩子將來能知書達禮,關懷生命,但是她的孩子花費太多精神在電腦上,根本沒有時間關心其他的事,這讓她非常困擾。她的期望聽起來很單純,無非是希望孩子懂得分辨是非好壞,將來成為一個對社會有幫助的人。但是孩子忙著玩電腦,沒時間關懷社會,難道就錯了嗎?如果希望孩子將來成為棟樑之才,我們以大松樹作為比喻:松樹要成為棟樑之前,得從小樹苗開始栽培,給它時間成長,否則不滿一尺高的小樹苗,又如何能長成頂天立地的大樹呢?

同樣的,這個學員的孩子正值小樹苗的時期,正是需要吸收營養、讓自己茁壯成長的時候。我們看到很多偉人和成功的企業家,都經歷過一段自我完善、努力學習的生命過程,才有今日的成就。她的孩子上網也好,讀書學習知識也好,事實上,這些行為都是成長過程的積累。此時,你要求他花時間去關懷生命,幫助別人,是比較難達成的期望。如果你有這種想法,就表示你對生命的理解有所偏差。

作為一位修行人,我希望我的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?

我希望他健康成長,成為一個有生活自理能力的人,並且有強烈的心理免疫力,能夠處理並解決生命中的煩惱。

在孩子達成這個期望、長大成人之前,父母都必須去栽培他、引導他;其次,才希望他能夠有能力幫助別人。一個人如果連自理的能力都沒有,還有什麼能力幫助別人呢?

這個聽起來雖然只是一個很普通的期望,但如果世上的孩子都能夠生活自理,將會減少很多社會問題。事實上,現在有多少孩子沒有自理能力?有多少大學生放棄美好的青春和未來而選擇自殺?多少孩子學了滿腹經綸之後卻只會抱怨找不到工作?當然,這些孩子會走到這一步,父母要負很大的責任。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,有些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太高,造成孩子極大的壓力,在他還沒有達到父母的期望之前,先得到的卻是失望,於是他開始否定自己,然後父母又不斷地給他壓力,他就不斷地對自我失望再失望,全盤否定了自己的能力和學識。請問:他們對未來還抱有希望嗎?對明天還存有美好的幻想嗎?

我有一位住在溫哥華的弟子,在中國的事業規模很大。他有個孩子邊上學,邊在理髮店學理髮,空閒時間還到一家超市做搬運工。當他知道這件事後,非常生氣,打了兒子兩巴掌,兒子為了這件事還差點報警,最後兒子想了想:「算了,再怎麼說你也是我父親,就原諒你這一次,但下不為例。」

這個父親有一天來找我:「師父,您說說看,我怎麼會生了這樣的兒子啊?」

我說:「怎麼了?我覺得你的兒子很好啊!」

他說:「我辛辛苦苦地拚出一番事業,他卻在超市當搬運工。」

我說:「如果他是我的兒子,我會很高興的。你想想看,他才十五六歲就知道自食其力,而且沒有荒廢學業,真的很難得。」

他就跟我說實話:「師父,可是我並不這麼認為。人若無壯志雄心,死了都沒有臉見祖宗。你知道我希望他將來做什麼?我想讓他成為大老闆。」

我說:「你想的,他就能做到嗎?你自己算是大老闆嗎?」

他說:「不是。」

自己都做不到的事,卻要求孩子做到,這說不過去。「你知道社會上有多少好手好腳卻好吃懶做的人?有多少大學生自殺?你的孩子能這麼上進,已經很好了。」

他說:「那麼你期望我的孩子將來怎樣呢?」

我說:「我不能期望你的孩子將來做什麼,畢竟他不是我的兒子,但是我期望我的孩子能具有自理能力。」

他說:「就這麼簡單?」

我說:「聽起來雖然簡單,但你做得到嗎?雖然你賺了很多錢,請問現在你幸福嗎?快樂嗎?」

他說:「剛開始賺了錢數鈔票的時候,感覺很高興,現在已經沒什麼感覺了。」

我說:「如果你的孩子靠自己的能力去打工而感到很快樂,對他來說,這就是幸福,你覺得不好嗎?」

最後他想了想:「好像也還可以。」

所以,當父母對孩子的期望有落差時,親子間一定會發生摩擦,只要換個角度看事情,就能消除彼此間的不愉快。回到前面所說的,我期望孩子將來成為一位有生活自理能力的人,不會被煩惱所掌控,可以自在地生活,能力所及還可以幫助別人,平安、清靜地過一生,這樣,身為一位父親,就心滿意足了。

用理解代替責備,用愛包容一切

還有一則也是關於孩子玩電腦而讓父母傷透腦筋的例子。台灣有一位中學老師,滿臉愁容地問我:「我的孩子一天到晚玩電腦,半夜才睡覺,我苦口婆心地勸他,他就是不聽,讓我真的很心煩哪!」

我問她:「妳的孩子成績怎麼樣?」

「普通。」

「他有殘疾嗎?」

「沒有。」

「哎呀,恭喜妳啊!」

「恭喜我什麼啊?他那麼不聽話。」

「恭喜妳生了個好孩子啊!最起碼他的智力和身體都是正常的,這就值得恭喜了。妳知道多少女人期盼能生個孩子卻辦不到,那些女人多羨慕妳!更何況妳的孩子身體健康,四肢健全,妳還有什麼好抱怨的?再說,電腦是現代人謀生的工具,各行各業都必須用到電腦,孩子如果沒有具備基本的電腦技能,將來是找不到工作的;當他找不到工作時,妳才會氣自己當初為什麼不讓他多玩電腦呢!如果孩子對電腦沒興趣,我們才要擔心呢!至於如何讓孩子的電腦技能更熟練精確,重點在於父母的正確引導。比方說,請孩子幫妳拍張照片,再請他幫妳修成十八歲的模樣,這就是正確的引導,在不知不覺間培養孩子的電腦技能。」

聽完我的一番話之後,她也認清了這個事實,改變了想法,親子之間的互動也不再對立,往後見到我時也不再滿面愁容了。

永遠不要對孩子失望

另外有一位學員急切地問我:「我的孩子做了壞事,而且屢勸不聽,我實在失望透了,該怎麼辦?」

從他的談話,讓人感受到他似乎已經認定自己的孩子是壞孩子,無藥可救了。這時候父母如果抱著不理他、放棄他,甚至跟他斷絕關係的態度,最後他可能真的就變成壞人了。

因為孩子各方面的判斷力和社會經驗還不足,偶爾做錯事是無可避免的,即使現在有很多壞習慣、壞毛病,甚至不愛讀書,也不能因而斷言他就是壞孩子,很可能只是因為他比較晚開竅。此時,父母應該用更大的愛心和包容心給予他關懷。要相信孩子現在只是處於成長階段的過渡時期,只要給他時間,協助他、引導他,他一定會轉化,成為你心中期望他達成的樣子,甚至還能超越。父母一定要了解一個事實:我們的想法以及對孩子的期望,也是一種能量,如果一味地往壞處想,就會讓孩子越變越糟;若往好處想,孩子當然就會越來越好。尤其是父母和孩子之間,這種能量的傳遞是最敏感、最靈驗的。

有時候我們所認定的「壞孩子」,通常是因為太聰明了,思維超乎常人,大腦綜合能力很強,以至於所表現的行為就超乎常態。一旦孩子的表現超出家長和老師所期望的行為模式,很容易被視為是調皮的壞孩子。

關於好壞的定義,很難判定。社會上各行各業中很多有成就的人,小時候都是一般人眼中的調皮鬼,讓人傷透腦筋。他們因為聰明,腦筋靈活,精力旺盛,所以樂於創造另一番新天地。反觀有些孩子很乖巧,自動自發地讀書,不勞父母操心,但從另一方面看,他可能沒有這麼高的智力和精力去開創新思維,相對地生活就不會這麼精彩,可能平淡無奇地過一生。

——摘編自金菩提宗師《覺悟之眼看起落人生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