留給孩子進步的空間
現代很多父母為了給孩子一個富裕的生活,付出很多時間和心血,努力賺取更多財富。又因父母將時間耗費在工作上,為了彌補不能陪伴孩子的遺憾,於是盡可能在物質上和生活上滿足孩子的需求,什麼都幫他打點好。但你可能沒想到,就是因為父母太能幹,把孩子照顧得太好了,導致孩子到了三十歲,連泡麵都不會泡,嚴重者甚至可能失去獨立生活的能力。

美國有一位女士,她很能幹,八十幾歲了還經常在洛杉磯講佛法。她有個兒子,離婚後整天跟她哭訴:「媽媽,她不要我了,你幫我再找一個老婆吧!」
這位女士回答說:「兒子啊,你都已經這麼大了,而媽媽已經是八十幾歲的老人了,沒辦法幫你了,你自己想辦法再找一個老婆;但如果真的沒有合適的對象,就算了,回到媽媽身邊吧!」
她又打了電話問我:「我的兒子年紀也不小了,卻跟吃奶的娃娃一樣,依賴性很重,什麼事都要問我,該怎麼辦呢?」
我問她:「你兒子幾歲啦?」
她說:「四十六歲了,都是被我寵壞的。」
我說:「我二十六歲就開始度人了,你兒子四十六歲了還不能獨立,這只能怪你們太能幹了,什麼事情都幫他安排好,最後就變成這種無能的兒子。按照達爾文的進化論,這種兒子最後可能胳膊和腿都會萎縮變成魚,也不需要嘴巴了,想吃東西時打一針就好了。」
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。這位女士是台灣人,在國外相當有名,但在教養孩子時,沒想到自己太能幹,照顧孩子太周到,反而讓孩子失去了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,導致已經是三個孩子的爸爸級兒子,面臨離婚卻不知所措,只能像小時候一樣跟媽媽求救。
所以,父母若是幫兒女做太多事情,兒女可能會像廢人一樣,什麼事都不會,相信這是所有為人父母的都不希望看到的結果。只有給孩子適當的磨練、奔波和施展的機會,才能培養出個人獨立自主的能力。
我曾經在Discovery探索頻道看過一個節目,內容是關於兩隻生長在非洲草原上人工受精的老虎,訓練牠們回到野生環境的過程。這兩隻小老虎自從出生以來,都是人工餵養的,今天餵一隻雞,明天餵一個豬頭。老虎長到兩歲,性格乖巧,完全沒有老虎凶殘的本性,連一隻鴨子走過來,牠們都嚇得往後退。動物養育中心決定做一個找回謀生技巧的訓練,先從追一隻小動物開始,從體型小、跑得慢的,到體型小、跑得快,到後來變成雞、鴨、羊、馴鹿和野牛。訓練時有個特點,如果老虎不咬回一隻動物,晚上就沒東西吃;即使咬到了獵物,也必須收回,不給牠們吃。剛開始,馴獸員必須冒著生命危險從老虎的嘴巴裡把那塊肉拿出來,然後命令牠們再去追獵物,完全無視於老虎已經餓昏了。這一切訓練,都是為了讓老虎趕快學會捕獵的技能,恢復原始的本能。兩年六個月之後,這兩隻老虎已經完全可以適應大自然的環境,恢復了捕獵動物的原始生存本能。
人也是一樣,如果一直都受到妥善的照顧,像溫室的花朵一樣,未必是件好事。所以父母在教育子女的方式上,記得給子女多留一點拚命的餘地和進步的空間,他們才會活得有希望、有動力。

幸福人生語錄
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止境的,但是適時地放手,磨練孩子對挫折的忍受力,對於孩子日後的成長絕對有很大的幫助。只要讓孩子知道,當他需要幫助時,父母永遠是他最溫暖的港灣。
——摘編自金菩提宗師《覺悟之眼看起落人生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