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本幅《佛陀的一生》唐卡,即为“释迦牟尼佛本生图”,展现了释迦牟尼佛一生12个阶段应化的事迹:兜率下降、乘象入胎、树下降生、太子习艺、宫中受乐、游观四门、削发出家、林中苦行、降伏群魔、成正等觉、大转法轮、双林入灭。
整幅唐卡绘制于18世纪清朝时期,传承至今已超过300年,具有不可思议的强大加持力。不仅如此,这幅殊胜非凡的唐卡,更由金菩提宗师亲自加持,蕴含着慈悲、光明的大能量。若面对此唐卡修行,可以迅速与本师释迦牟尼佛和金菩提宗师相应;若有缘供奉此唐卡,将得到佛陀与宗师的加持护佑,令身心光明,智慧通达,消灾除业,功德圆满。
◎ 出生成长
释迦牟尼佛是佛教的创始人,生于二千六百多年前。当时,印度北方有一国家名为迦毘罗卫国(今尼泊尔境内),国王为萨都丹拿·乔达摩(Śuddhodana Gautama),人称净饭王,其夫人为摩耶夫人(Māyādevī)。
据记载,释迦牟尼佛入母胎时,摩耶夫人做了一个特别的梦,梦见菩萨骑乘着六牙白象入其胎中。摩耶夫人将这个梦告诉了净饭王,净饭王便召集了一些修行人、相师等,请他们解梦。他们回答道:“王大夫人必当生男,具足三十二丈夫之相,庄严其身。若绍王位,当乘金轮,伏四天下。若出家修道,证法王位,名闻十方,作众生父。”意即太子若非成为贤王即是出家成为觉者。
摩耶夫人四十余岁时,在蓝毘尼园的无忧树下诞生了太子。当时,天象蔚为壮观,天空大放光明,有龙天护法、诸天神灵齐聚庆贺,并有九龙吐水为太子洗浴。太子在四月八日降诞,诞生后不久,即行走七步,步步生莲,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:“天上天下,唯我为尊。”
佛陀的父亲净饭王非常疼爱自己的儿子,为太子起名为乔达摩·悉达多,意思是“一切功德皆得成就”。
摩耶夫人生下太子后的第七天便辞世,太子由姨母摩诃波阇波提夫人抚养长大。悉达多太子聪慧过人,深得国王、姨母、老师们和周围人的喜爱。老师们所教授的学问、技艺、武术、历史、天文、治国大略等,太子很快就能得心应手。
为防止太子应了相师的预言而生起出家学道的念头,王位无人继承,净饭王便为他营造华丽的宫殿,又选来许许多多美丽的少女随时为太子表演歌舞,还为他纳耶输陀罗为妃,并给予种种物质享受,希望牵绊住太子。
太子虽文武双全,也从小宴居宫廷,享受人间富贵,但对人世间的苦却有深刻的感受,在四次出城游历中,悉达多太子分别在东、南、西、北四个城门外,看到老人、病人、死者以及清净的修行者,也想到母亲生育自己的痛,以及母亲的离世,心中感到痛苦、忧虑、伤感、恐慌,太子开始思考生命的方向,思考如何才能解决人世间的恐惧、疾病、痛苦。
为了寻求自由解脱的境界,实现救度众生的愿力,悉达多太子决定出家学道。
◎ 出家求道,悟道成佛
29岁那年,悉达多太子在一个月色朦胧的夜晚,出城出家求道,剃除须发,显示了出家的决心,并立誓一旦成道,必定回来教化众生,令众生出离生死之苦。
太子出家后,先到苦行林参访苦行仙人,然后到雪山去修行。悉达多的修行以苦行为主,甚至每日只吃一麻一麦,变得极度消瘦,目陷鼻高,颧骨显露,身体几乎只剩皮包骨。
一日,悉达多至尼连禅河洗净身上的污垢,接受了牧羊女难陀波罗的乳糜供养。在接受牧羊女供养的乳糜后,历经六年苦行的悉达多领悟到,过度享受固然不易解脱,一味苦行也难以大彻大悟。悉达多决心要离开偏向于苦或偏向于乐的修行方式。
大约三个月后,悉达多逐渐恢复了体力,便到伽耶山附近的菩提伽耶,于菩提树下端坐冥思,并发愿“若不成正觉,不起此座!”
这种不可思议的甚深思维,掀起了天摇地动的景象,蛰伏的魔王波旬派遣诸魔女来引诱扰乱禅定中的悉达多,但是太子丝毫不为所惑。魔王又派遣众恶罗刹来胁迫悉达多,投掷各种利刃兵器,但是因为悉达多的慈悲以及对死亡的无所畏惧,这些刀刃到了湛然不动的太子金刚座前,却如花瓣般一一散落,不能伤害太子悉达多分毫。
悉达多端身正坐、摄心思维,终于彻悟心源,破除了一切妄想、执著,断尽最后一丝烦恼,在第七天时,目睹天上明星而豁然了悟,成就无上正等正觉。悉达多与整个宇宙、所有众生、生老病死以及全人类的心合而为一,看到了生命的缘起,以及众生受苦的原因。释迦牟尼佛悟到,人犯错的根源来自于“心”,内心中的五毒——贪嗔痴慢疑引发了错误的行为,错误的行为主要包括五项:杀、盗、淫、妄、酒。这时已成正等觉的佛陀说:“奇哉!奇哉!一切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,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。”这一年,悉达多35岁,人们尊称祂为释迦牟尼佛。
◎ 建立僧团,教化大众
悟道后的佛陀,来到鹿野苑,对憍陈如、阿说示、跋提、十力迦叶、摩诃男等五比丘宣说中道及四圣谛、八正道,度化五人。五人衷心敬佩佛陀,从此随侍佛陀,成为佛陀最初度化的五位弟子。佛陀在鹿野苑的初次说法,则称为“初转法轮”。
释迦牟尼佛为了度化众生,以摩揭陀国、憍萨罗、拔沙三国为中心,走遍印度各地宣说佛法,更在舍卫城的祇园精舍说法25年,吸引了四众弟子跟随,也吸引了众多的外道皈依门下成为弟子。佛陀曾上升至忉利天为母亲及天众说法,也曾回故乡为释迦族人说法,最后,连他的父亲净饭王及儿子罗睺罗都成为祂的弟子。
佛陀住世说法四十九年,教化弟子无数。佛陀以佛眼看众生是平等的,生命是轮回的,祂认为,不仅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,人与万物都是平等的,万物是共生共灭的。从最高的婆罗门阶级、国王、贵族,到工商巨富,乃至贩夫走卒,佛陀都一视同仁,应机说教。八十岁时,佛陀在毗舍离城结夏安居,对弟子们宣告即将涅槃,最后在拘尸那揭罗醯连尼耶跋提河岸边的娑罗双树下圆寂。